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,矛盾纠纷的及时发现与妥善处理,是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。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,提升基层治理能力,建立健全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”显得尤为重要。
该制度旨在通过系统化、规范化的管理手段,对各类潜在或已发生的矛盾问题进行定期排查、分类梳理、及时介入和依法调处,防止矛盾激化,避免事态扩大,确保社会秩序平稳有序。
首先,制度强调“早发现、早介入”。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,依托社区、村居、单位等基层力量,广泛开展走访摸排工作,做到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心中有数。同时,设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渠道,鼓励群众主动反映问题,形成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。
其次,制度注重“分类处理、精准施策”。针对不同性质、不同层级的矛盾纠纷,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。对于一般性、轻微性的矛盾,由基层调解组织及时介入,通过沟通协商予以解决;对于复杂疑难、涉及多方利益的纠纷,则由相关部门联合调解,必要时引入法律手段,确保公平公正。
再次,制度强化“责任落实、动态管理”。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,将矛盾排查与调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,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建立台账管理制度,对每一起矛盾纠纷进行登记、跟踪、反馈,确保问题不遗漏、处理不拖延。
此外,制度还重视“宣传教育、源头预防”。通过开展普法宣传、政策解读等活动,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,从源头上减少因误解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。同时,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服务,帮助群众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总之,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”不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,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。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制度,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,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、稳定、幸福的生活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