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要闻简讯 > 精选范文 >

《夏日过郑七山斋》翻译及赏析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《夏日过郑七山斋》翻译及赏析,快截止了,麻烦给个答案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9 17:02:33

《夏日过郑七山斋》翻译及赏析】原文:

《夏日过郑七山斋》

李攀龙

我爱山中夏,幽人自不哗。

松声随雨落,竹影共云遮。

石径苔痕绿,柴门鸟语斜。

欲寻陶令去,谁与共生涯?

翻译:

我喜欢山中的夏天,隐士自然不会喧闹。

松树的声音随着雨水落下,竹子的影子与云朵一同遮掩。

石路上长满了青苔,柴门旁有鸟儿在低语。

我想去找陶渊明那样的隐士,却不知谁能与我共度此生。

赏析:

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,题为《夏日过郑七山斋》,是一首描写夏日山居生活的田园诗。全诗语言清丽,意境幽远,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之乐的追求。

首联“我爱山中夏,幽人自不哗”,点明了诗人对山中夏日的喜爱,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、远离喧嚣的隐士情怀。“幽人”即指诗人自己或像他一样的隐者,他们不喧哗、不张扬,只在静谧中感受自然之美。

颔联“松声随雨落,竹影共云遮”,以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山中夏日的宁静与美丽。松涛阵阵,伴随着细雨落下;竹影摇曳,与白云相映成趣。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感,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。

颈联“石径苔痕绿,柴门鸟语斜”,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古朴。石板小路布满青苔,显得苍翠欲滴;柴门边的鸟儿低声鸣叫,仿佛在诉说着山林的寂静。这一联通过对细节的刻画,使整首诗更具生活气息和真实感。

尾联“欲寻陶令去,谁与共生涯?”则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陶令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,他以归隐田园、淡泊名利著称。诗人在这里借陶渊明表达自己渴望逃离世俗、回归自然的愿望,但又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无奈——“谁与共生涯?”表明他虽向往隐逸,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之人。

整体来看,《夏日过郑七山斋》是一首意境深远、情感真挚的山水田园诗。它不仅展现了山中夏日的美丽风光,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。诗风清新自然,语言简练含蓄,体现了李攀龙诗歌中常见的高雅与质朴并存的风格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