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教】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抒发思乡情怀的诗作。这首诗虽短,却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极具艺术感染力。在语文教学中,它常被选为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,不仅因为其文学价值高,还因其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。
诗的全文如下:
> 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
> 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。
这首诗写于作者征战边塞期间,正值重阳佳节,本应登高赏菊、寄托思乡之情,但因战事频繁,无暇顾及,更无亲友相陪。于是,他只能遥想故乡的菊花是否依然盛开,是否依旧在战火之外静静绽放。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,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
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:
一、背景介绍
首先,要让学生了解岑参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。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他的诗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。通过介绍他的经历,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“行军”、“战场”等词汇的含义。
二、逐句解析
对诗句进行逐句讲解,引导学生体会每一句所表达的情感。例如,“强欲登高去”中的“强欲”二字,表现出诗人虽有登高的意愿,却因现实所困而无法实现,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压抑;“无人送酒来”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。
三、意象分析
诗中“故园菊”是一个重要的意象,菊花象征着高洁、坚韧,同时也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。通过分析这一意象,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。
四、情感共鸣
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思考自己在远离家乡时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。通过情感共鸣,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认同。
五、拓展延伸
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思乡或边塞题材的古诗,如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、李白的《静夜思》等,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。
总之,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,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。在教学中,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,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,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