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实施办法(高校教师)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要求,提升高校教师及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,推动教学、科研与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,结合本校实际情况,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。
一、指导思想
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围绕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目标,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,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,拓宽教师和干部的视野,增强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经验,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。
二、基本原则
1. 按需选派,精准对接: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个人专业背景,合理安排挂职岗位,确保挂职工作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。
2. 注重实效,强化管理:挂职期间应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,定期进行考核评估,确保挂职成效。
3. 统筹协调,保障有力: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,为挂职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,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。
4. 激励引导,鼓励参与:将挂职经历纳入职称评聘、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,激发教师和干部参与挂职的积极性。
三、挂职对象与条件
1. 挂职对象主要包括: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、中层以上干部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。
2. 挂职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、业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,能够适应挂职单位的工作环境。
3. 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和干部主动申报,学校将根据实际需求择优选拔。
四、挂职方式与时间安排
1. 挂职方式包括短期挂职(一般不超过半年)、中期挂职(6-12个月)和长期挂职(一年以上),具体时间由挂职单位与派出单位协商确定。
2. 挂职形式可包括到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兄弟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。
3. 挂职期间,原单位应保留其岗位和待遇,挂职期满后可根据表现予以相应奖励或晋升。
五、组织管理与考核机制
1. 成立挂职锻炼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规划、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。
2. 各学院、部门应积极配合,做好挂职人员的推荐、跟踪管理和后续支持工作。
3. 挂职人员需提交挂职计划、阶段性总结和结业报告,由挂职单位和派出单位共同进行考核评价。
4. 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、职称评审、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。
六、保障措施
1.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,用于挂职期间的交通、食宿、培训等相关费用。
2. 建立挂职信息平台,实现挂职人员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。
3. 加强挂职成果的宣传与推广,树立典型,营造良好氛围。
七、附则
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由人事处会同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。各相关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,认真贯彻执行,确保挂职锻炼工作取得实效。
结语
教师干部挂职锻炼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、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的管理,使挂职锻炼真正成为教师干部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