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大班教案我是天气预报员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,如晴天、雨天、阴天、雪天等,并能识别相应的天气符号。
2. 能力目标:通过观察和模仿,初步学习播报天气的方法,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。
3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兴趣,培养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天气图片卡(晴天、雨天、阴天、雪天等)
- 天气预报视频片段(适合幼儿观看)
- 小喇叭或话筒道具
- 天气预报板(可贴图或画图)
- 背景音乐(轻快的儿童音乐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活动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简短的天气预报视频,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天气情况,并提问:
- “你看到了什么天气?”
- “你觉得今天的天气适合做什么事情?”
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激发他们对天气的兴趣。
2. 认识天气(10分钟)
教师出示天气图片卡,带领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类型,并进行简单的讲解:
- 晴天:太阳公公笑眯眯
- 雨天:下雨啦,小水滴在跳舞
- 阴天:天空灰蒙蒙的
- 雪天:雪花飘飘,可以打雪仗
同时让幼儿模仿不同天气下的动作,如“下雨时用手比划雨滴”,“下雪时张开双臂像雪花飘落”。
3. 模拟天气预报(15分钟)
教师介绍“小小天气预报员”的角色,鼓励幼儿轮流扮演“天气预报员”来播报天气。
步骤如下:
- 教师先示范一次:“今天是晴天,阳光明媚,适合出去玩。”
- 幼儿轮流选择一张天气图片卡,模仿教师的方式进行播报。
- 教师给予积极反馈,鼓励幼儿大胆表达。
4. 游戏互动(10分钟)
开展“天气猜猜看”游戏:
- 教师描述一种天气,幼儿根据描述说出对应的天气名称。
- 或者让幼儿闭上眼睛,听声音判断是哪种天气(如雨声、风声等)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,提问:
- “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天气?”
- “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?为什么?”
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自己学到的天气知识,并尝试在家里当一次“小天气预报员”。
四、活动延伸:
- 在班级设置“天气角”,每天由一名幼儿负责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。
-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,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同天气的变化。
五、活动评价:
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、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天气的认知程度,评估教学效果。同时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,增强合作意识。
备注: 本教案以“我是天气预报员”为主题,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,通过游戏、表演和互动等方式,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天气知识,提升综合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