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幼儿园教育中,小班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初步发展的阶段。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、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,我们设计了以“我自己”为主题的小班探究活动。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活动,孩子们将逐步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,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求。
活动目标
1. 认知目标: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,包括五官、四肢等基本组成部分。
2. 情感目标:培养幼儿的自信心,增强他们对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认可感。
3. 技能目标: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,鼓励他们大胆地分享个人感受。
活动准备
- 彩色图画纸、蜡笔或水彩笔若干;
- 大型人体模型(可拆卸);
- 镜子若干面;
- 关于自我介绍的小视频或者图片资料。
活动过程
第一部分:引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带领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圈,每人面前放一面小镜子。引导孩子们观察镜子里的自己,提问:“你们看到了什么?”鼓励孩子用简单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外貌特点,比如“我有黑色的眼睛”、“我的头发是直的”。
第二部分:探索环节(15分钟)
1. 认识身体部位:使用人体模型,向孩子们展示各个身体部位的位置及其功能。例如,“这是鼻子,它可以帮助我们闻气味。”
2. 画画我的样子:提供彩色图画纸和绘画工具,让每个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张自画像。完成后,请几位小朋友上前展示并讲述他们的作品。
第三部分:互动交流(10分钟)
组织一次小型的“自我介绍会”。每位小朋友轮流站到前面,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名字、最喜欢的颜色以及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。其他小朋友则需要认真倾听,并给予掌声鼓励。
第四部分:总结延伸(5分钟)
最后,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,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。同时布置家庭作业——回家后可以继续观察家人,尝试去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。
注意事项
在整个活动中,老师要注意保持耐心,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发言,避免批评或比较。此外,对于那些害羞或不善于表达的孩子,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,帮助他们建立自信。
通过这样的主题探究活动,《我自己》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,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