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诗歌赏析:
首句以设问开篇,“岱宗”指的是泰山,这里用“夫如何”来引发读者对泰山的无限遐想,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。第二句“齐鲁青未了”,描绘了泰山横亘齐鲁大地,其青翠之色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,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宏大,也隐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。
接下来两句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”,进一步刻画泰山的神奇与伟岸。这里的“钟”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,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将最美的景色集中于泰山之上;而“割”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泰山巍峨高耸,将清晨与黄昏分割开来的情景,凸显出山势的险峻。
第五句“荡胸生曾云”,从视觉转到内心感受,写登山时云雾在胸中翻腾,让人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与洗涤。最后一句“决眦入归鸟”,通过描写极目远眺归巢的飞鸟,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,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,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。
结尾两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攀登泰山顶峰的愿望,并借由这一愿望抒发了人生追求的高度与广度,寓意着只有站得更高,才能看得更远,从而达到俯瞰一切的境界。
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写,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,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,激励人们不断进取,勇攀高峰。杜甫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,将个人情感融入壮丽的自然之中,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。